最佳綠建材-珪藻土,矽藻土

珪藻土,矽藻土

提供最新綠建材材料消息,天然珪藻土、矽藻土消息分享。

最新消息 首頁 最新消息
 
從舊廠房到新三板孵化基地(組圖)
2019.1.8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news.163.com/15/0924/07/B48SD0DL00014AED_mobile.html"

從舊廠房到新三板孵化基地(組圖)1443050308000來源:南方日報有0人參與城中村的舊廠房華麗變身為新三板孵化基地。南方日報記者李細華攝  坑坑洼洼的巷道上污水橫流,各個角落垃圾隨處可見,各類電線星羅密布遮天蔽日,“走鬼”將各個路口圍得水泄不通……這是一年多前,廣州天河區棠下街經常出現的景象。不僅環境臟亂差,充斥棠下街的還都是小作坊、小工廠、小食店等低附加值業態產業。  在廣州中心區,棠下街是僅存的幾個以村中村為主體街道之一。在7.4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了棠下、棠東兩個城中村,35萬人居住在此,其中外來人員就有26萬人,數量之多居天河區城中村首位,日產垃圾230噸,占到了天河區垃圾總量的六分之一。  從去年開始,棠下街抓住創建“干凈、整潔、平安、有序”城區環境的機遇,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加快優化居住人員結構,重點對村物業及周邊的環境集中整治。  這次整治不僅徹底改變了棠下臟亂差的面貌,更是促進了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加快了居住人員結構的優化。棠東村御景工業區,現正逐步轉型升級為新三板孵化培育基地,棠下村班尼路服裝工業區改造轉型為邢帥網絡教育園區,吸引了一批創新能力強的高科技(互聯網+)的企業入駐,帶動村物業租金提高約30%。  困境  垃圾滿地污水橫流居民叫苦產值低  對于就職于廣州一家企業的李峰(化名)來說,棠下村有著特殊的意義。2013年,李峰大學畢業之后,在天河區找到了人生中第一份工作。這份工作工資不高,但公司周圍的房子租金卻動輒兩三千元,他根本負擔不起。最后,他在一個同學的建議下,住進了棠下村。這個城中村離他所在的公司僅有幾站地,租金也很便宜。  然而,住進去之后,這里的生活環境讓李峰叫苦不已。首先是環境衛生差,街道上到處是垃圾,一到了下雨天,下水道經常堵塞,坑洼水泥路面不時會涌出污水。如果雨下得大,居民出門都難,他因此遲到了好幾次。  更讓李峰難以忍受的是,村里面“走鬼”非常多,大半夜的經常有油煙襲擾,還有人大呼小叫,美美睡上一覺都成了奢望。加上城中村人員復雜,他親眼看到了好幾起打架斗毆的事件,他所在的出租屋更是屢遭小偷光顧。  僅僅住了幾個月時間,李峰經濟狀況稍有好轉,便迫不及待地搬出了棠下村。  棠下街棠東村豐樂路的村民簡女士介紹,過去村里的巷道上總是坑坑洼洼的,污水橫流,垃圾遍地,老鼠跑來跑去。另外,成群的“走鬼”將道路擠得滿滿的,不要說開車,就算是帶著小孩走路也得小心翼翼,生怕被撞到了。另外,巷子里樓與樓之間的電線密密麻麻,大晴天都難見太陽。高一些的車輛如果一定要經過,只能用竹竿頂起上面的電線才行。  棠下街黨工委書記鄒彥庭介紹,街道分為棠下、棠東兩個城中村,35萬人居住在此,其中外來人員就有26萬人,數量之多居天河區城中村首位。這部分外來人口中,除了一部分像小李那樣,剛畢業的學生住在這里過渡之外,大部分從事的是比較低端的工種。兩個城中村出租屋、工廠企業和“三小”場所排查的消防安全隱100多處,每月治安信訪維穩案件超過15宗,是廣州市管理難度最大的城中村之一。  不僅環境糟糕,棠下街產業結構也非常低。同樣是位于天河區,棠下街距離珠江新城、天河城商圈等地并不遙遠,但其經濟發展水平卻不可同日而語。棠下街轄內兩個城中村工業廠區面積達近120萬平方米,大多是小作坊、小工廠、小食店等低附加值業態。街道也曾想過引進一些高科技高層次企業,但往往都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整治  “蜘蛛網”不見蹤跡面貌徹底改變  “村里面以前也整治過,但今年整治的效果感覺特別明顯。”棠東村村民潘先生表示,今年以來,村里環境一下子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街道干凈了、老鼠不見了、電線也變得齊整了……  短短一年多時間,棠下街整個面貌發生了徹底的改變,原因何在呢?鄒彥庭介紹,從去年開始,棠下街開始按照廣州市和天河區的統一部署,開展干凈、整潔、平安、有序城區環境建設工作。  他介紹,棠下街的達善大街、毓桂大街、向東大街等大多數街巷,原來的巷道非常窄,房屋建筑密,樓與樓之間只見“一線天”。在這狹小空間里,以前盤織交錯著網線、電話線、電視線,整個巷道遮天蔽日,不僅影響了環境衛生,還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最近,記者來到毓桂大街見到,巷道里原本密密麻麻的“蜘蛛網”不見了蹤跡,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條整齊的線槽。鄒彥庭介紹說,今年以來,棠下街大力整治“三線”(電線、網線、電話線),按照“強弱分離、橫平豎直、剪除廢線、消除隱患”的原則,大力剪除廢線。至今,僅棠東城中村就疏理“三線”近10萬米,清理廢舊“三線”近198噸,基本上實現了強弱分離,極大地消除了安全隱患。在此基礎上,棠東村更是在全區率先組織中國電信等主流電信運營商實施“光進銅退、光纖到戶”工程,建設更先進的光纖網絡,全面替換之前的電纜網絡,目前有15000多戶棠東村居民使用光纖通信服務。街區電線“蜘蛛網”暗無天日的現象不復存在,城中村“重見天日”。行人走在街巷中,感覺頭頂十分敞亮開闊。“這里終于可以看到陽光了。”居民蘇先生感慨地說。  按計劃,棠東、棠下兩條城中村的“三線”整治和“光進銅退、光纖到戶”工作將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  鄒彥庭說,三線整治極大改善了棠下街的居住環境,也消除了很多安全隱患。2014年,棠下街發生了72宗火警,其中42宗是由于“三線”引起。在周邊一些街道火警更多的前提下,截至今年9月,整個棠下僅有4宗因“三線”問題引發的火災。  “三線”整治還僅僅只是棠下街開展干凈、整潔、平安、有序城區環境建設工作的一個方面。鄒彥庭介紹說,類似“三線”整治這樣的改造在棠下街還有好多方面。  “最困難的是整治下水道,我們想重新鋪設路面的時候,發現地下全是居民自己修的下水道,縱橫交錯,骯臟不堪,”一名棠下街工作人員表示。為將路面“起底”的巨大工程,他們先后拆除了南邊大街、大片路、東南路、三擔街、毓桂大街、官育路、口崗大街、豐樂路、富華街等街巷的占道梯級和鐵架,拓寬和新鋪瀝青路面近3500多米,修建人行道3000米,安裝交通護欄4200米,疏通和新鋪200條街巷下水道,解決26處長期困擾群眾出行的水浸街黑點。  一年前,走進棠下村達善大街、棠東村豐樂片區街巷,下水道堵塞,坑洼水泥路面不時會涌出污水,每逢雨季小雨小浸,大雨大浸,暴雨成塘,下雨天居民出門寸步難行。如今,棠下街轄棠下、棠東村,路面整潔平坦,干凈有序,下雨天再也不用蜻蜓點水般出行。  此外,棠下的道路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得益于一種叫“微循環”的管理模式。“微循環”是街道根據村內道路情況,設計了4條封閉式管理的車行道路,使車輛能在村內按交通標識有序循環運行。  達善大街因為人流量大、占道嚴重、常出現塞堵、整治工作量大,而被列為“交通微循環”綜合整治線路之一。在這樣的環路里,道路被統一鋪設平整,統一交通標識,方便居民出入。更重要的是當火警消防事件發生時,“微循環”線路可成為一條生命救援通道。  改變  租金提高三成高新企業爭相進駐  環境的改善對村民是最直接的受益對象。村民簡女士說,她的出租屋有大約700平方米,此前讓二房東在管理。最近她去出租屋發現,里面環境好了很多,租客的層次也高了不少。“以前出租屋里住的什麼人都有,現在能明顯感覺到年輕人多了,從事正當職業,按時上下班的人多了。”簡女士表示,她的出租屋相比以前好租了很多。  不僅是村民受益,環境改善給棠下街還帶來了“意外”的收獲:長期努力提高,卻始終不見起色的產業結構開始變得更好了。  廣州晟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提供基礎教育領域智慧型應用服務和各類集成系統的高科技型公司,是廣東教育智慧化領域最大的信息服務運營商之一。2014年底,因為租金相對便宜,公司搬到了位于棠下街棠東東路的一個產業園。該公司總經理麥偉斌介紹,公司進駐后,他們發現這里衛生狀況糟糕,停車雜亂無章,整個產業園門面也十分破舊。“我們公司正籌劃上新三板,經常要邀請一些投資公司的老板到公司考察。讓那些老板看到我們公司在這樣的場所辦公,無疑會減分不少。”因此,在年中時,進駐才幾個月時間的晟燁決定搬走另找辦公場所。  正在此時,棠下街推進干凈、整潔、平安、有序城區環境建設工作的觸角伸到了這個工業園區。棠下街重點對村物業及周邊的環境集中整治。棠東村率先在工業區比較集中、有近10萬平方米園區面積的御景創意園,引進中國遠洋控股集團,推進改造轉型升級,掛牌成立了天河·遠洋新三板企業孵化基地。  “你們先別忙著搬走,耐心等3個月,我們整治不好,你們再搬不遲。”棠下街的天河區領導對麥偉斌說。  短短一個多月時間,破舊的外立面變得時尚整潔,扔滿垃圾的空地變成了休閑廣場,被走鬼霸占的街道開始變得通暢了……麥偉斌發現辦公環境已經發生了徹底好轉。  “雖然整治之后租金比以前貴了,但環境確實好了很多,我們覺得不用搬就很好啦。”麥偉斌說。  在這個孵化基地,和晟燁公司一樣,被其辦公環境吸引的企業還有不少。遠洋新三板企業孵化基地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該基地已經有40家互聯網+企業進駐,另外還有許多創新性企業正在洽談進駐事宜。孵化基地致力于優先解決園區內中小企業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難題,為天河區創新型中小微企業融資提供便捷的通道,同時也為物聯網、電子商務、軟件開發、在線教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提供研發、生產、人力資源、后勤保障、政務服務等全面的平臺服務,促進創新型中小微企業融資能力提升。  鄒彥庭介紹說,棠下街緊緊抓住創建“干凈、整潔、平安、有序”城區環境的機遇,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加快優化居住人員結構,重點對村物業及周邊的環境集中整治。意想不到的變化是帶動當地物業的租金水平提高了30%,同時也吸引了一批市場前景好、創新能力強的高科技企業進駐,加速了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快了居住人員結構優化。  鄒彥庭還興奮地向記者介紹。除了遠洋新三板企業孵化基地之外,棠下村也在原班尼路服裝加工區取得突破,從外地引進邢帥網絡教育等多家移動互聯網企業進駐,僅邢帥網絡教育就有近1000名很有朝氣的年輕人,預計今年產值可達6億元。  對話基層  棠下街黨工委書記鄒彥庭  建立長效機制是整治最大特色  南方日報:棠下街對環境的整治并不是第一次,在你看來,這次創建“干凈、整潔、平安、有序”城區環境跟以往相比,有哪些不同?  鄒彥庭:與以往相比,最關鍵的一點是這次整治建立了很好的長效機制。另外,財政經費對這次整治行動的支持力度也比較大。  南方日報:有村民擔心,通過這段時間的整治,街道的環境確實得到了改善,但未來可能會有反彈。你剛才所說的長效機制具體有哪些?  鄒彥庭:首先,針對亂擺賣現象,街道開始實行城管和公安聯合執法,既增加了威懾力,又解決了部門之間相互扯皮推諉的不足。第二是建立了費隨事轉的機制。原來我們想搞整治,比如說修補一條道路等,街道手頭上沒錢,很難完成。建立了這個機制后,工作經費有了保障,我們很多想法也更容易實現了。第三是實施了網格化的管理手段,基層管理更精細化了。除了這三點以外,還有很多長效的機制,這是跟以往最大的不同。  另外,街道對于下水道的整治、對于各種管線的整治等,都可以維持好多年,短期內不用再投入人力和物力。  南方日報:本次整治的另一大收獲是有助于提升街道的產業層次,在做這項工作之前,你們是否想到會有這樣的效果?  鄒彥庭:根據廣州市委主要領導的指導思想,希望我們能通過創建“干凈、整潔、平安、有序”城區環境能夠帶動產業結構的提升。才開展了1年時間,我們街道就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大大超出了我們的預料。  南方日報:對城中村進行整治后,一些產業園區租金得到了提升。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租金提升必然會減弱村級物業的價格優勢,你們未來將通過什麼手段,挽留這些企業呢?

關鍵字標籤:汐止廠辦租借

最佳綠建材-珪藻土,矽藻土原料販售,以最佳硅藻土價格給您最好的天然硅藻土施工材料,日本進口多種用途的珪藻土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