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綠建材-珪藻土,矽藻土

珪藻土,矽藻土

提供最新綠建材材料消息,天然珪藻土、矽藻土消息分享。

最新消息 首頁 最新消息
 
深圳將繼續書寫殯葬改革新傳奇
2018.11.27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ztqb.sznews.com/PC/content/201811/26/content_514138.html"

市民將祝愿寫在卡片上寄托哀思。骨灰撒海活動在游艇上進行。三十八載光陰荏苒,一個30多萬人的邊陲縣,發展到有2000多萬人的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深圳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發展奇跡。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8周年。作為首批經濟特區之一,38歲的深圳走出了一條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之路,深圳多個領域的改革創新走在全國前列。其中,老百姓關切的深圳殯葬改革一路披荊斬棘,其多項做法走在全國前列,書寫了一部精彩的公益殯葬改革史。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使命開啟新征程。在新的征程上,深圳將繼續書寫殯葬改革新傳奇。●公益殯葬基本解決“死不起”問題“來了就是深圳人。”這是一句深入人心的邀約。“來了就是深圳鬼。”這是一句曾火遍網絡的句子,也是讓人留在深圳的50個理由之一,展示了在深圳這座包容的城市里,在深圳死亡、遺體實行火化的居民和在異地死亡且遺體實行火化的深圳戶籍居民,均能平等享受免費的基本殯葬服務。據市殯管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深圳在全省率先實施不分戶籍的基本殯葬服務免費制度,率先實現基本殯葬服務的全覆蓋和零門檻,每具遺體最高免費限額為2030元。從2012年6月15日實施以來,共免除群眾基本殯葬服務費1.5億元,徹底解決了“死不起”的問題。深圳的公益殯葬舉措已成為全國殯葬改革的一面旗幟。深圳從2004年開始探索殯葬基本服務均等化,首先從惠民政策起步探索,從特定群體拓展到全體居民,逐步完善服務項目,提高保障水平,最后建立起覆蓋全體居民的基本殯葬服務福利制度。市殯管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發展過程來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04年至2007年的探索階段,深圳推出一些主要針對特困居民、“三無老人”“五保老人”的惠民政策,主要內容是減免遺體接運、保存、火化三項收費;第二階段是2007年至2011年的拓展階段,市、區民政部門推出比較成熟的惠民政策,在范圍和內容上有一定拓展,減免對象擴大到重點優撫對象、棄嬰(童)、離休干部、無力承擔費用的非戶籍勞務工、人體器官捐獻者等特定群體,增加紙質火化棺、普通骨灰盒(盅)等減免項目。同時,各區根據本區經濟發展情況推出殯葬補助政策,如寶安區對轄區戶籍居民一次性給予家屬補助喪葬費1000元。市殯儀館相繼推出最低699元、419元的基本殯葬服務全包收費,滿足低收入群眾的治喪要求;第三階段是2011年底至2012年的制度建立階段,2011年底,民政部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科學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逐步擴展到向轄區所有居民提供免費基本殯葬服務,實行政府埋單”,接著廣東省政府出臺《關于強化全省殯葬基本公共服務的意見》規定“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按照保基本、廣覆蓋、可持續的原則,適當擴大免費提供殯葬基本服務對象范圍,逐步實現殯葬基本服務均等化。”根據民政部和廣東省政府的文件精神,深圳市于2012年6月15日出臺并實施《免除殯葬基本服務費用辦法》,實現了殯葬基本公共服務從補缺型向普惠型的轉變,標志著我市覆蓋全體居民的殯葬基本福利制度初步建立,基本解決了“死不起”的問題,此舉在深圳市殯葬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近年來深圳公益殯葬駛入快車道,在2015年、2017年先后兩次增加免費項目和提高免費標準,現行標準在全國處于高水平。2014年3月,深圳巿弘法寺慈善功德基金會和市殯管所共同發起“蓮池”資助計劃,在基本服務免費基礎上,為困難群眾和器官捐獻者增加資助6個殯儀項目,合計金額555元,迄今該計劃資助400多名困難群眾和器官捐獻者。●品質殯葬市民辦喪更舒心更順心日前,到市殯儀館辦喪的市民張先生走進市殯儀館的業務大廳,他能清晰看到骨灰盒等殯葬用品的“進貨價”和“銷售價”,骨灰盒的價格從百元至幾千元均有。“殯儀服務的項目、收費標準等都可以在業務大廳看到,切實感受到價格公開透明。”深圳在全國率先開放殯葬用品市場,實行殯葬用品和服務招標采購制度,嚴格按殯葬用品價格差率管理(銷售價在招標價的基礎上提高30%,低于政府規定的最高限額40%),市民辦喪成本平均下降15%,讓利于民。市殯儀館還拓寬質量投訴及舉報渠道,建立以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記者和社會熱心人士為主體的義務殯葬監督員隊伍,不定期對殯葬用品和服務進行抽查,加強殯葬監督工作,同時對辦事群眾進行回訪。此外,深圳大力推進陽光殯葬,開創全國先河,舉辦了“殯葬服務網絡問政”“殯儀館公眾開放日”“殯葬服務體驗日”等主題活動,讓市民零距離接觸殯葬工作場所,了解工作流程,消除對殯葬行業的神秘感和觀念上的偏見。此外,市殯管所探索“互聯網+殯葬”模式,開通“深圳白事通”“深圳微祭奠”等官方微博、微信,方便群眾辦喪,拓寬殯葬服務監督渠道。與此同時,深圳殯葬設施也在不斷完善和提升。據悉,深圳市殯儀館改擴建工程已于2015年9月17日正式動工。項目在市殯儀館原址進行改造建設,總用地面積15.44萬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積50056.6平方米。項目預計2021年完工。新殯儀館參考《國家殯儀館建設標準規范和等級標準》,著力全面提升殯儀館基礎設施水平,努力打造功能齊全、布局合理、環境優美的一流殯儀服務環境。建成后,新殯儀館有遺體冷庫格位1800個,火化爐20臺,大中小禮堂34間,骨灰寄存格位10萬個(已建成使用),停車位500個,并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統,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市民辦喪需求,使市民得到更貼心、便捷、優質的殯儀服務。●人文殯葬生命文化園將成深圳文化新名片一說起墓園,大部分市民腦中浮現的都是墓碑林立、冰冷單調的情景,新時代的深圳,墓園也需要變革。今年深圳市“兩會”期間,市人大代表楊勤、白宏等聯名提交《關于我市建設高品質生態文化墓園》的建議案。在新時代,深圳應建立與城市形象更相符的生態文化墓園。在科技園上班的IT男劉明最喜歡到公園散步,他發的朋友圈常常收獲很多的點贊數。“走在深圳的公園或綠道上,隨手一拍,都是藍天白云、綠水青山,綠色宜居的城市特質讓在外地工作的朋友心生羨慕。”劉明說,如果說,跟法國巴黎等城市一樣,“生態文化墓園”也是“公園”的模樣,這將是一道獨特的綠色風景。除了倡議建設高品質生態文化墓園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還紛紛呼吁,深圳應為市民補上缺失的一課——生命教育,讓市民真正認識生命從而尊重生命,樹立珍愛生命的價值觀。據了解,深圳一直在探討生態文化墓園規劃方案,早在2015年,市民政局就做了建設生態墓園的調研,目前已經有了初步思路。生命文化園將對殯儀館和吉田墓園重新規劃,增加生命教育的場地和人文場景,使之成為承載記憶與情感的生命場所,并打造成深圳市的生命教育基地、緬懷改革人物和創新人物的教育示范區。讓殯葬切實承擔起相應的社會教化和生命傳承責任,將殯儀服務觀念從服務逝者逐步延伸到服務公眾上來,成為殯葬行業的一張嶄新的文化名片。作者:

關鍵字標籤:生命禮儀流程

最佳綠建材-珪藻土,矽藻土原料販售,以最佳硅藻土價格給您最好的天然硅藻土施工材料,日本進口多種用途的珪藻土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