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薄的那塊玻璃,薄得都快看不見啦,這工藝技術太震撼了” ――將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動以理念創新為先導、科技創新為核心、產業創新為重點的全面創新 0.7毫米、0.4毫米、0.2毫米、0.15毫米……11月21日上午,在蚌埠中建材信息顯示材料有限公司的展廳內,壹塊塊超薄玻璃按照厚度依次排列。 “最薄的那塊玻璃,薄得都快看不見啦,這工藝技術太震撼了! ”壹位參觀者發出感嘆。 蚌埠中建材信息顯示材料有限公司,是國內唯壹壹家具備生產0.15毫米至1.1毫米全系列超薄浮法電子玻璃能力的企業,今年4月28日,0.15毫米超薄浮法電子玻璃成功下線,標誌著這家公司站上玻璃行業的制高點。Industrial air compressor service “沒有創新,就沒有電子玻璃日新月異的變化。對我們來說,創新就意味著生存。 ”該公司副總經理楊建強說。 如今,應用於建築等領域的傳統玻璃已經產能過剩,而用於光伏產業、新型顯示產業的優質新玻璃仍供不應求。踏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節拍,勇於創新、積極轉型,企業才會穩步發展。Industrial air compressor manufacturers list “接下來,我們將向0.12毫米厚度的電子玻璃發起沖擊,並根據市場需求引導,提升中鋁玻璃生產比重,進壹步提高玻璃質量和性能。 ”楊建強說。 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要在新壹輪創新發展中勇立潮頭,下好創新“先手棋”,把制度創新作為根本保障,統籌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性發展。 “作為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主體城市之壹,蚌埠最大的優勢是創新,最大的潛力也在創新。我們堅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著力推動以理念創新為先導、科技創新為核心、體制創新為突破、產業創新為重點的全面創新。 ”11月20日,蚌埠市市長白金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得益於蚌埠市大刀闊斧的改革創新,2014年,蚌埠(皖北)保稅物流中心實現“當年申報、當年批復、當年建設、當年驗收、當年運營”。 11月21日下午5點多,天色漸晚。在蚌埠市淮上區的淮河北岸,偌大的保稅物流中心倉庫內燈火通明,壹箱箱進口光伏組件整齊地碼放在這。“進口商品存放在倉庫,相當於未出關,暫時不需繳納關稅。企業在接到銷售訂單,將貨物運出倉庫時,再繳關稅,緩解進口稅收的資金壓力。 ”蚌埠(皖北)保稅物流中心總經理徐從軍告訴記者,保稅物流中心的封關運營,有利於提高通關效率、降低企業成本,他們就是要用更多這樣的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 “不少城市湖邊地塊都用作房地產開發,但龍子湖邊的絕佳地段,建起了生態公園,可見當地綠色發展的決心” ――創新理念和工作模式,持之以恒推進環境綜合整治,加快建設現代化山水園林城市,提高群眾生活質量 壹個依山傍水的小島上,坐落著壹棟棟“皖南古民居”,宛如世外桃源――這就是建設中的蚌埠市“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覽園。 11月21日中午,記者站在龍子湖畔的山坡上遠眺,只見白墻黛瓦、古木香樟,星星點點的野菊隨風搖曳,忍不住拿出手機拍照留念。 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要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深入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加快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 蚌埠市創造性地將古民居博覽園建設與龍子湖環境綜合整治結合起來,以搶救性收藏的450棟古民居為主體,著力打造集古民居建築文化展示、文化創意企業集聚、旅遊觀光、休閑度假為壹體的大型文化旅遊景區,預計明年將部分對外開放。 “2012年,建古民居博覽園時,很多人不理解,認為蚌埠不是傳統旅遊城市,影響力不夠大。但從目前龍子湖優良的生態環境來看,我們來對了。 ”安徽天晟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嵇啟春感嘆,“湖上升明月”項目占地5000畝,建設面積只占20%,其余全部為綠化和水面,“不少城市湖邊地塊都用作房地產開發,但在龍子湖邊的絕佳地段,卻建起了生態公園,可見當地綠色發展的決心。 ” 11月21日下午,屋外陰雨綿綿、寒風凜冽,安徽萊姆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溫室內卻是溫暖如春。這裏的西紅柿、小青菜等蔬菜不僅“顏值”高,還是不施農藥化肥的有機蔬菜。 “我們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技術,對農作物稭稈進行多層次綠色循環綜合利用。”該公司國家生物有機肥創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任蘭天博士表示,他們可通過粉碎、腐熟、發酵等技術,將稭稈制成專用基質、食用菌基料、生物有機肥料、生物土壤修復劑等產品。今年該公司在懷遠縣古城、淝河兩個鄉鎮建立堆肥點,將3萬噸稭稈就地制成了生物有機肥料,實現了變廢為寶。 “今後,我們將持之以恒地推進水、土、氣環境綜合整治,建立稭稈綜合利用和禁燒長效機制,實現環境質量持續長效改善。繼續實施綠滿珠城行動和林業增綠增效工程,力爭‘千米壹園、百米見林’,加快建設水在城中、城在林中、城依山、水映城的現代化山水園林城市。 ”白金明說。 “社區協商的議題以公共事務為主,每月壹議、有事就議,居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不斷高漲” ――創新工作機制,加大民生投入,著力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加快建成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美好家園 彎彎曲曲的回廊,連接著水塘中央壹座飛檐翹角的涼亭,這是蚌埠市蚌山區紅葉山莊迎山園小區壹景――“紅葉亭話”。 11月21日上午,記者來到迎山園小區時,51歲的劉秀芳正和幾個姐妹在涼亭內閑聊。 “這裏是我們小區的活動中心,大家沒事就來拉瓜議事。”劉秀芳快人快語,“前不久,我們反映小區活動不夠豐富,社區馬上舉辦了運動會,又帶著我們去逛花博園。我在運動會上還得了名次拿了獎。 ” 蚌山區地處蚌埠老城區,人口密集,事務繁雜,訴求多樣。為尋求群眾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今年4月,該區在宏業村街道第壹社區開展“社區協商”試點。 宏業村街道第壹社區委員會主任馮蓓告訴記者:“社區協商的議題以公共事務為主,基本上每月壹議、有事就議。每次社區協商人數大約為15人至21人,包括社區居民代表等相對固定的成員,也根據不同議題加入利益相關方人士。截至目前,議了7個議題,如加裝充電樁、清理樓道堆放的雜物等,5個議題議完並執行,個別議而不能決的,我們也和居民講明實際情況。居民對社區越來越信任,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不斷高漲。 ” 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實施共享發展行動,加快建成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美好家園。 11月21日下午,記者走進蚌埠市禹會區喜迎門小區,這裏地處市區“黃金地段”,菜場、三甲醫院、中學環繞,是該市最大的保障性住房項目之壹。入住人口高達7000多戶,這裏卻沒有亂披亂掛、亂堆亂放的現象,道路寬敞整潔、綠植密集茂盛,車輛管理也十分有序。 見到記者的到來,正在小區散步的幾位居民都熱情招呼記者去自己家坐坐。 走進26號樓的年介英老人家,記者看到,94平方米的房子整潔清爽,電視機、空調、冰箱、熱水器壹應俱全。“俺和俺家老頭子沒事就在廣場上同人拉瓜,大家都說這裏比以前的破舊平房好太多。 ”年介英說。 作為老工業基地,蚌埠市棚改任務重、困難大。錢從哪裏來?誰來負責?怎麽讓老百姓放心?這些問題都是棚改的“攔路虎”。蚌埠市創新機制,探索出“推動有機構、投入有保障、建設有主體、操作有依據、監督有平臺、運行有機制”的“六有模式”,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肯定。 “要持續加大民生投入,著力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努力讓廣大群眾生活得更安心、更舒心、更順心。要推進物質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以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為總抓手,不斷提升市民品格和城市品位,涵養新時期‘蚌埠精神’。”白金明說,當前,蚌埠市正踐行新理念,樹立新標桿,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邁入全省第壹方陣。 記者手記:轉換動能,珠城“傲嬌”增底蘊 近日,蚌埠市提出,“十三五”期間全面邁入全省第壹方陣。重回“排頭兵”行列,是蚌埠人為之奮鬥多年的夢想! 蚌埠人曾經很“傲嬌”:打車時,“的哥”跟妳拉瓜,會提到上世紀90年代“合老大,蚌老二”的說法;路邊老大爺,掰著手指頭說“家史”――全省第壹臺空氣壓縮機、第壹塊手表、第壹輛自行車、第壹臺收音機,都是在蚌埠誕生。 蚌埠人的“傲嬌”,源於城市深厚的底蘊。創造過歷史輝煌的老工業基地,有著良好的工業和科技底子,即使發展中遇到困難和挑戰,也有壹顆不甘人後的強健進取的心。 沖刺全省第壹方陣,該怎麽幹?破除體制機制弊端,激活發展內生動力。做好“加法”,集聚新產業、打造新增長極。做好減法,淘汰改造落後產能。最重要的是做好“乘法”――強化創新驅動,全力推進合蕪蚌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激活發展新動能,重塑區域新優勢。 蚌埠交出了壹份漂亮的答卷:GDP增速連續21個季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其中19個季度居全省前五。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長9.6%,位居全省第二,工業投資增速連續四個月全省第壹。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業、矽基產業等“四大產業”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GDP,不是評價幹部政績的唯壹標準,卻是衡量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尺。 ”正如蚌埠市主要負責人所言,轉型升級,才能為蚌埠贏得未來,跨越發展,才能為群眾增進福祉。 如今,在五大發展理念的引領下,蚌埠經濟社會正迸發新的更大活力:回遷小區居民,會熱情邀請妳去漂亮的安居房裏參觀;城市規劃者會拿出黃金地塊,為生態添綠、為城市留白;社區居民面對社區事務會協商著辦,為全省探索基層社會管理的試點經驗…… 創新發展、全力沖刺、重鑄輝煌,“傲嬌”的蚌埠人,在奔向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多了份擔當和自信。 |